如何培养学生的价值观范文篇1
【关键词】小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G6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810(2016)03-0142-02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党的十明确提出“三个倡导”(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强调要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校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主阵地,对小学生进行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至关重要,也是摆在每个教育工作者面前的新课题。笔者就培养小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谈谈近两年来自己的工作体会和做法。
一重视校园建设,发挥环境的熏陶作用
环境对学生有着感染和渗透的作用,“孟母三迁”讲的就是孟母为了教育儿子成才,选择良好的环境。所以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上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将笼统、抽象的价值观内容融入学校的校风、校训中;将传统教育、养成教育、诚信教育、法制教育等内容通过校园文化墙、板报、橱窗展现出来。如:我们学校在操场四周的围墙墙面上画了文明礼仪、爱老敬老故事的图片,在教学楼的每个楼梯台阶上展示三字经的内容,此外,还将集体教育、生命教育、心理教育内容以展板的形式展示在各个楼层,并定期更换教育主题,每更换一次,都组织全校学生参观,让事先培训好的小讲解员进行讲解,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文明风尚的感染,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悄无声息地渗透到学生的意识中,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二强化课程建设,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渠道。关于学习,布鲁纳曾这样论述:“我们讲授某门课程并不是为了形成有关该课程的小型百科全书,而是让学生自己去思考。”教育的真正作用是引导、发现和创造,而不是强迫和生硬灌输。所以教师备课时应依据课程标准、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考虑育人要求,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课堂中对学生的教育引导要融会贯通、深入浅出,自然地进行。在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过程中,要注意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学校每学期的评优课中学科德育渗透要占相应的比例,且每年都组织教师进行学科德育渗透经验交流会。学校还编制了校本教材《文明礼仪读本》并选派专职教师定期对学生授课,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培养情感,形成良好的品质。
三丰富活动载体,发挥主题教育的育人作用
活动是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手段,学校要结合实际,本着贴近学生、贴近实际的原则积极开展内容鲜活、主题突出、学生喜闻乐见的主题教育活动。一是针对小学生思维活跃、可塑性强的特点,开展养成教育活动。学校制订了昌邑区“中兴小学养成教育”主题活动方案,在方案中列出了12个重点指标及一系列好习惯。针对小学生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的差异,就同一训练目标按照不同年级段提出不同的要求,保证教育内容和学生的身心特点相吻合。如在“主动学习的好习惯”这一环节的活动中,小学低年级的训练目标为:提前预习,细心观察,质疑发问。中年级学生的目标为:提前预习,勤于动笔,勤查工具书。高年级学生的目标为:提前预习,抓住问题,尝试解决。好习惯包括:(1)做人方面,真诚待人、诚实守信、认真负责、自信自强;(2)做事方面,遵守规则、讲究效率、友善合作;(3)学习方面,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学用结合、总结反思。此外,通过日检查、周评比和月总结的值周评比、我的班规我做主,文明习惯我先行等活动落实学生养成教育,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二是结合当前出现的孩子对生命无视的现象,在学生中开展生命教育活动。利用班会时间让学生观看大屏幕播放的种子发芽、鲜花吐蕊及各种植物的生长过程,让学生感知生命的美好;通过观看交通肇事的情景再现,让学生感受生命的宝贵。事故中,亲人的离去,家人悲痛欲绝的情景,让学生知道生命并不只属于自己,也属于生他养他的父母,进而让学生懂得珍爱生命,应从自己做起。三是根据大多数学生是独生子女,虽然在家都是掌上明珠,但很多孩子内心空虚,抗挫折能力弱的状况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设立心理咨询室,配备专职心理教师,定期对学生进行专题辅导和个别咨询辅导。学校要利用校园广播每学期开展两次有针对性的集中心理讲座,设立学生心理咨询信箱,广泛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和呼声,与学生面对面地平等沟通和交流,为他们释疑解难。要及时矫正学生的心理偏差,为有心理包袱的学生解开思想疙瘩、克服心理障碍。四是利用重要节假日和纪念日开展活动。如:在3月5日学雷锋纪念日开展“学雷锋,做有道德的人”主题活动,组织学生去敬老院慰问老人、义务清理小区里的小广告,让学生了解雷锋的事迹,践行雷锋精神。在4月5日清明节开展“追思先烈,做个了不起的中国人”主题活动。通过国旗下讲话、板报评比、演讲比赛等,让学生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是来之不易的,从而激发学生奋发学习、报效祖国的热情。在7月1日建党节开展“中国梦我的梦”主题活动。通过“童心向党”红歌传唱、“高举队旗跟党走”演讲、主题队会观摩等活动增强学生爱党、敬党、做党的好少年的思想感情。在6月5日“世界环境日”开展“创建绿色家园,践行环保使命”环保主题活动。通过书画展览、手工制作、文艺表演、征文评比等丰富多彩的活动生动形象地展示了环保主题,让孩子们不但学到环保知识,还增强自身保护环境的意识。
丰富的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在体验中判断、在判断中学会选择,从而明确应有的价值取向、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
四树立先进典型,发挥榜样的引领作用
先进典型能让学生学有目标、赶有方向,典型的作用是无穷的。学校要重视典型的培养,除了认真落实上级开展的美德少年、三好学生、阳光少年的评选活动外,学校还要有自己的先进典型,如:道德小标兵、环保小卫士、法制小公民等。此外,要利用校园广播和校园电视台做好典型先进事迹的宣传,让学生知道学习典型的哪些方面,及怎么样去学习。引导学生善于发现身边的典型,让学生在学习典型的过程中领悟到只要自己努力也会成为别人学习的榜样,从而加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化和践行。
五拓宽育人途径,发挥“三网共育”的合力作用
如何培养学生的价值观范文篇2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情感态度价值观渗透
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能够有效地提升高中生对于生物知识的学习兴趣,进而对高中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及相关的创新精神进行有效的提升与培养,增强高中生的综合素质能力与水平。但是在实际的高中生物教学的过程中,存在着很多的教师没有在生物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及价值观进行有效的培养与开展,进而促使高中生的思想情感态度的价值观念较低。对此,就需要加强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进而全面的提升高中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
1科学思想方法进行教育
在高中生物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应用科学的思想来对自身的教学模式及方法来进行有效的分析与提升,并以此来促使高中生物教育教学的开展与实施。在高中生物的教材中存在着很多的内容都讲述了生物学科的相关的发展历程,很多的生物学家都为此做出了很多的贡献。这类思想情感方面的材料通过运用相关的文字或者是图片来进行表述,就能够对高中生的思想情感态度有着导向性的作用,对高中生的思想情感产生强烈的冲击,进而培养并提升了高中生对生物学科的相关思想情感,加强了高中生对于生物科目的情感体验,进而有效的提升高中生的相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念。同时,在高中生物的教材还存在着很多的内容虽表面上不带有任何的思想情感特征,但是却隐含着某种情感,通过对高中生的教学来引导学生体会其中的情感因素,进而增加学生的积极情感体验,提升高中生的思想情感与价值观。
2正确处理分析问题
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教师根据相关的课堂教学内容来开展应用合适的教学模式与方式,进而来有效的对高中生在讲述生物知识的时进行相关的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念的影响。此外,在情感态度教育的时候,还需要对相关的事件及问题保留着能够正确判断以及分析的能力,对相关的事物有一个正确的判断与认识。例如;在讲到“细胞中的元素与化合物”方面的内容时,教师需要让学生们明白自然界生物与非生物都是由化学元素组成的,同时这两者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统一性及相关的差异性。通过对学生讲解生物体中的化合物等来促使学生明白生物体中蕴含着多样化的化合物,引导学生对生命的相关物质性以及与物质世界的联系及运动等相关的发展特性,进而引导高中生在生物学习的过程中逐渐的培养并树立起一种能够正确的对问题进行分析与处理的辩证唯物的思想及意识,提升高中生的思想情感态度及价值观,正确的分析与处理相关的问题。
3正确看待运用科学成果
在高中生物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还需要引导高中生对相关的科学成果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并可以在实际的教学及学习的过程中得以有效的应用,进而促使高中生的思想情感态度。例如,可以通过在“种群及群落”以及“生态系统”的相关内容的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向学生介绍我国丰富的物产资源、多种多样的生态环境以及我国的科学及生物工作者所做出来的重大科学研究成果及贡献,来引导高中生正确的看到我国先进的生产技术以及科学研究的成果以及对我们人类的生产生活所带来的福利等等。通过在生物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向高中生传输相关的内容及知识,以此来有效的提升高中生的思想情感,增加高中生的民族自豪感及自信心,增加对祖国的热爱情感,提升高中生的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4增强使命责任感
在高中生物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是对学生讲授知识的传播者,同时也是对高中生进行相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的助力者,对此,教师需要在高中生物课程的教学中明确相关的职责,提升生物教师的责任与使命感。对此,教师就需要在生物课堂教学的环节中通过相关的引导来有效的激发高中生的思想情感态度,从而树立起一个正确的价值观,发挥高中生的主观能动性,提升学生对于相关生物知识的自我探究的能力与水平。此外,生物教学在日常的工作及生活中还需要通过阅读及研究不同专业及范围的书籍来了解更多的知识,通过提升自身的素质与能力来在生物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对高中生进行更好的培B与提升。同时,教师通过提升自身的教育能力之后还能够在生物教学的过程中应用多种教育教学的方式来开展课堂教学,能够有效的培养并提升高中生的相关责任感与使命感,进而有效的提升了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对学生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培养。
5结论
在高中生物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仅需要对学生讲授相关的生物知识及内容,同时,还需要在课堂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对依据相关的教学内容来对高中生的思想情感进行培养以此来有效的提升高中生的思想情感态度。通过在高中生物的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正确的看待及分析相关的问题及事物,以此来有效的增加高中生的相关思想情感态度,帮助学生树立其正确的价值观念,进而不仅能够提升高中生的生物学习效果,同时还能够有效地对高中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进行全方位的培养与提升,促使高中生更好的成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红.探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在生物教学中的实施[J].中学生物学,2011(10).
如何培养学生的价值观范文篇3
论文摘要:语文教学价值观在功利取向面前,偏向于以升学为目的,高职语文教学应结合社会发展需要与职业学校特点,在教学中搭建让学生体验成功、学会交往、树立自信的平台,重建尊重生命个体、发现生命个体价值的教育价值观。
教育价值观是指“人们对教育的评价体系,反映了对教育功效的追求,从这一角度看,教育价值主要表现为教育目的论。不同的教育价值观,制约着人们确立不同的教育目的,采取不同的教育模式乃至不同的教育内容与方法,从而决定了不同的教育功效。”在古代,教育的价值体现在“化民成俗”“建国君民”方面。而今,在整个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下,中学教育更趋向功利性。笔者认为,高职语文教学应大胆改革,重建教育价值观,让教育回归对“人”的培养。
一、重建教育价值观是社会发展和职业教育发展的现实需要
重建教育价值观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职业学校发展的需要。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精神,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主要是为了培养适应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它打破了以高考为中心的传统教育价值观。随着社会的发展,整个社会趋向多元化,对人才的要求也趋向多元化,不少“高分低能”的案例带给人们许多思考,什么样的教育才是成功的教育?如何培养适合社会的“人”而不是“知识机器”?
现在,我们已经认识到,教育的价值不在于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而在于对“人”的培养。随着职业教育的兴起,高考不再决定一个人的终身命运,教育的终极目标不再是学生的高分成绩单。在职业教育中,我校曾提出“适合个人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的口号。基于此,笔者认为,职业学校应该重建教育价值观,即尊重生命个体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发现生命个体的价值才是教育的真正价值。
二、重建教育价值观不是无根之木、无水之源
1.教育价值观应该建立在教育本质上
什么是教育?这个问题可以从不同角度去理解,杜威认为教育即“生活”“生长”和“经验改造”。德国教育家雅斯贝尔斯说过:“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集。”《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1985年版)是这样定义教育的:“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叶澜将教育定义为“有意识的、以影响人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不管其定义如何阐述,其核心终究离不开“人”。忽视了对个体生命的培养,这样的教育是无本之教,教育的价值又从何谈起?
2008年9月,江苏省教育厅制订的《江苏省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课程目标里,除了强调对知识的掌握外,还强调要关注学生的精神领域,如“热情”“兴趣”“自尊自信”“尊重他人”“向往”“追求”“探索”“勇于”等。由此可见,学生生命个体的塑造已经开始被关注了。
2.教育的最高价值与马斯诺需要理论的最高层次相吻合
马斯诺需要理论中的社交需要指的是:人是社会的一员,需要友谊和群体的归宿感,人际交往需要彼此同情、互助和赞许;尊重需要是要求受到别人的尊重和自己具有内在的自尊心;自我实现需要是指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自己对生活的期望,从而对生活和工作真正感到很有意义。教育是对“人”的培养,注重“人的需要”是教育的根本出发点,教育影响着人身心发展。这里的“发展”是指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在高职语文教学中,教师就应该考虑:高职生在学习过程中如何学会积极交往?大部分学生受到中考失利的消极影响,他们应如何建立自尊、自信?如何通过语文学习感受自我实现?
因此,高职语文教学应该重建教育价值观,即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走出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育目标,转为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体验到生命个体的价值体现。这种转变并不排斥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笔者认为,听、说、读、写是语文最基本的要素,无论教学理念、教学方式与方法如何改革,基础知识不可或缺,我们所说的重建教育价值观,是在学习听、说、读、写的基础上,发现每个学生不同的特质,让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体验,从而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3.多元智能说为重建教学价值观提供教学实践操作可能
叶澜教授认为,学校教育就是要培育富有积极情态的个体。笔者也认为,这正是高职语文教学中最能体现教育价值观的一点。那么,如何让学生主动去体会成功的快乐,树立自信、被人尊重,从而更好地超越自我呢?
笔者认为,高职语文教学应大胆打破常规,首先在教学内容上做调整,没有内容作为这个基础,教学方法的改革就是空话;教师还应大胆利用平时成绩来衡量学生的其他智能,让学生全面认识自己,而平时成绩的构成就取决于教学内容的构成。把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念融入高职语文的教学中,开发多元智能教学内容与评价模式,肯定学生的各种智能,并且改革评价体系,让学生的某方面智能可以有展示的平台,并且得到认可。以高职一年级语文教学为例,在平时考核中,笔者认为可以增加如表1所示内容:
可以看出,多元的高职语文教学内容为所有的学生都提供了发展的多元途径,它以培养学生的积极生命情态为目标,通过教学内容的设计,充分开展各种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到“总有一款适合你”。这些活动的形式丰富多样,可以课内与课外结合,也可以个人与小组结合,全凭学生自己开动脑筋、赢取分值。学生每赢一分,都是一次成功的经历。在这样的语文学习过程中,教师更关注的是学生个人成长的过程,有学生个人的多方面智力成长,也有个人与外在世界交往的成长。同时,也体现出学生以何种态度学习。“适合自己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高职语文教学就是要为学生搭建更多平台,帮助学生发现在哪一个平台上能最大地体现自己的价值。
综上所述,高职语文教学应该针对职业教育的特点,让学生不再做语文知识的“收纳箱”,而是借助语文学习,培养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高职语文教学的最高价值是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体会到成功的快乐,重新找到学习的自信,重拾对语文的热情与好奇。说到底,就是尊重生命个体、发现生命个体价值,培养有着主动求知的、健康向上的生命态度的“人”。
参考文献:
[1]叶澜.教育概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2]叶澜.教育学原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3]周志超.教育价值观的历史评判与现实反思[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0,(3).
【如何培养学生的价值观(收集3篇) 】相关文章:
[精选]包饺子日记(整理9篇) 2024-06-26
四年级日记5[精选](整理3篇) 2024-06-26
[精选]六年级日记(整理3篇) 2024-06-25
精选劳动的日记4(整理2篇) 2024-06-23
小鸡的成长日记精选2(整理2篇) 2024-06-23
逛超市日记精选[15](整理9篇) 2024-06-19
端午节日记精选(整理8篇) 2024-06-19
亲情的味道作文(整理3篇) 2024-06-27
如何培养学生的价值观(收集3篇) 2024-06-27
突发事件响应级别(收集3篇) 2024-06-27